•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医学新闻
  • 2017·第四届诺贝尔获得者医学峰会暨系列论坛举办
  •   2017·第四届诺贝尔获得者医学峰会分设的助力学术探讨和产业对接的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国际精准医学高峰论坛、着力启蒙思想的世界青年创新论坛、以及助推资本融合和产业落地的国际生物医药产业论坛于9月15-16日在贵阳成功举行。

      国际生物医药产业论坛由三位诺得主领衔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围绕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度、显实效的对话。特别关于加入ICH后中国医药产业径、风起云涌的医药投资并购国际化以及如何走好科技创新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等话题讨论,引发了现场嘉宾集体“头脑风暴”。同期举行的政企对接会、企业对接闭门会,依托诺国际创新中心平台,促成众多国际前沿科研落地中国合作意向,拓展了多个跨地域、跨领域、跨学科的基础科研、产能项目,聘请了数位诺得主在中国建立各种研究院、工作站、联合实验室,担任大学、企业、科研院所、机构顾问。据悉,平台还准备在美国硅谷、中国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现有基础上,在国外(以美国、以色列、欧洲、日本等)、国内成立多个孵化中心,让“头脑风暴”出的能量直接为“创造红利”, 以学术科研深度交流促进智力优势融合叠加。论坛对于医药产业趋势的精准预测,全球和区域产业的资源整合以及人才培养、交流和储备的推动,为我国大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引发了业内及的强烈反响。

      当前,精准医学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已经得到了医疗界和的广泛重视,已经成为全球性热门话题。精准医学论坛围绕我国精准医学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实施,精准医学项目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模式探索,以及各省市未来如何落地等问题,组织国内外多位著名医学家、科学家、相关政策制定者、产业界代表,分别从不同维度进行深入解读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

      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指出,精准是医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还是科研创新。为了实现精准医学的目标,我们不能仅仅强调个体化,并片面地将其理解为基因组学和大数据的范畴。实际上,精准医学更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是系统性地考虑患者心状态的一种诊疗。未来的精准医学应包括大数据、基因组、影像、病理等学科,并结合患者的病情、生活、生活方式,制订个性化、量体裁衣的方案。面对精准医学这一我国医学占领国际制高点的历史机遇,本次论坛拓展了跨学科、跨领域的思考空间,为业界乃至全民展开了一幅全新且翔实的全景画卷。

      作为今年峰会的重头戏,世界青年论坛邀请到了重量级的“今日”与“明日之星”共襄盛举,由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朱棣文( Steven Chu )、199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得主理查·罗伯茨Richard J. Roberts、200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获得者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 )、1997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C. Merton)组成了学术界“梦之队”,与中国青年科学家及学生就全球气候变化、转基因的、被扭曲的科学事实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而有趣的交流。论坛上中国青年科学家精彩的主题发言,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青年的声音。

      近年来,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在防治现代疾病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医学界同仁认可和接受,这一时代趋势,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依托贵阳“中医药产业”这一全球闻名的名片,从全球视野出发,就中医药文化和养生保健服务的发展、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的继承创新、中医医疗服务新业态、中医药尤其是苗医苗药的海外发展等问题献计献策。诺得主兰迪·谢克曼,美国科学院院士史蒂夫·凯伊,国医大师张大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同来自学术界、政商界的与会代表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考量剖析传统中医的优势和目前面临的痛点、难点,在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产生原创性创新,传统医学界范围内实现价值回归,占领中医药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和未来市场制高点,引领世界生命科学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研讨,不仅推动了中医药自身的行业发展,更使之成为界范围内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有效地促进世界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属龙的属相婚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