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2019甘肃高招 甘肃中医药大学
  •   甘肃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人民同意,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成为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17年,和平校区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050亩,位于市和平开发区。学校以医学教育为主,涵盖医、理、工、经、管、教、文7个学科门类,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权,是“中国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和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药大学。

      学校校本部现有教职工892人,其中专任教师758人。现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3人,双聘院士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48人,17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63人荣膺“名中医”,11人被评为“优秀专家”,6人获“高校教学名师”,12人获“园丁”,26人获“高校青年教师成才”,23人入选“333”“555”人才工程,7人入选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6人被选拔为领军人才,27人被选拔为卫生厅领军人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573人,其中本科生10838人,专科生1571人,硕士研究生1029人,博士研究生73人,留学生62人。学校开设29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其中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医临床医学2个本科专业属国内率先设立,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3个本科专业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药物制剂、中药学、护理学、临床医学、藏医学、医学影像学7个本科专业为省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具有中医学、中药学、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药学、医结合、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5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中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公共卫生、护理学等5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涵盖了中医学、中药学、医结合、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所有二级学科及专业学位领域。

      学校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3个、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与研究中心7个。学校是全国第四次中药普查试点工作技术依托单位、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建设牵头指导单位、地道中药材标准制定工作牵头单位、科技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中药鉴定学等14个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学等7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方剂学等9个学科为省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先后承担了国家、省部级和其它科研课题13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50余部,获得科技进步200余项。中国医学史馆、中药标本馆、敦煌中医药馆、人体标本馆被、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确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学校有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有实践教学128家,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学校主办《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儿科杂志》《甘肃基层卫生》三种学术期刊,其中《中医儿科杂志》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

      学校以“丝绸之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向西交流发展,已与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共建了8所“岐黄中医学院”和4个中医中心,与美国、韩国、、俄罗斯、法国、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乌克兰、匈牙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建校40余年,在省委、省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始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3万余名合格毕业生,他们绝大多数扎根陇原、服务西部,已成为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岗位的力量,为保障地方人民群众健康、医疗卫生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回顾过去,我们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甘肃中医药大学正在向建设成为西部一流、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的性中医药大学迈进,为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生源质量逐年提高,传统优势专业高分考生逐年增多。自2018年起学校中医学专业(5年制)、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本硕连读)在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本科一批次招生,今年起又新增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2个专业在本科一批次招生,将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报考甘肃中医药大学,投身于医药卫生事业,共同书写岐黄传承的瑰丽诗篇!

      8、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实验室(5个):中药免疫与生物学、中药制剂、生物化学、中药制药、医结合基础

      9、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中药药理与毒理学、中医方药挖掘与创新、中医药防治慢性疾病、中药质量与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医药研究中心

      10、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中(藏)药化学与质量研究、重大疾病医学与中医药防治研究

      11、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2个):中药新产品创制工程实验室、道地药材质量标准化技术研究与推广工程实验室

      12、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甘肃道地中药材当归黄芪等加工及种植工程研究中心、中医药减肥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中药制药工艺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及质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中药生药、中药鉴定学、伤寒学、中医院中医骨伤科学、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结合临床、中医老年学、中药化学、民族医学、医结合基础、中医院临床中药学、中医院中医血液病学、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化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病学

      14、省级重点学科(7个):中医学、中药学、医结合、病与卫生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5、省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9个):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剂科、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脑病科、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消化科、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老年病科、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结合心肾科、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结合呼吸科、方剂学、医结合基础、中医内科学

      16、省级教学团队(8个):中药生药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学基础、中医骨伤科学、医结合基础、中医基础理论、流行病与医学统计教学团队、中药资源学

      17、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医学免疫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中医临床基础--伤寒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临床基础--温病学。

      18、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中药生药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理化实验教学中心

      19、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2个):甘肃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敦煌医学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中心

      22、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结合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附属医院)

      23、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4个):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军区总医院、中医药研究院任弼时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