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医学新闻
  • 北大生物医学论坛
  •   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历任医学院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政策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获得各种7项,包括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二等,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二等,上海市决策咨询三等,国家科技进步三等。

      自1990年起从事世卫组织在亚洲和太平洋岛国的工作,主要工作领域为传染病流行病学。2005至2009年任世卫组织驻柬埔寨代表,现任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在从事全科医疗数年后,他参加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期两年的“疫情信息服务(EIS)”流行病学培训项目。蓝博士在美国公共卫生服务司工作了23年(大部分时间借调卫组织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全国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2007年,因其在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结核病防治领域中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颁发的“应对艾滋病杰出领导和持续贡献”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2007年度结核病控制“高川”。

      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常务副院长。分别于1992-1995年和2001-2002在法兰克福医学院、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BIDMC医院做博士后(洪堡学者)及高级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急救事业,主持筹建并在急救中心担任领导工作,是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急救医学专家。获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获中国科协颁发的“解放以来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被联邦授予空中救援总部荣誉会员。最近被美国心脏协会(AHA)授予首位中国顾问。现任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总编、中国总医院首席急救专家。

      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卫生部卫生应急专家委员会预警组副组长、卫生部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传染病标准委员会秘书长。长期从事传染病监测控制、传染病免疫预防和卫生应急工作。

      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08年市卫生局第八批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卫生学会常委;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曾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市系统防治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市五四章、市文明先进个人等。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常任理事、中国职业健康安全协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职业病分委员会常务委员、卫生部卫生应急管理专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咨询专家与评审委员、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咨询专家、反恐专家委员会委员、《毒理学》主编。

      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学糖尿病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心血管重点实验室Principle Investigator。 1983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1986年在同校获硕士学位。1993年在洛桑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1993-1997年先后在美国纽约医学院实验病理系和大学Riverside校区生物医学系做博士后。1998年-2003年在大学Riverside校区生物医学系任研究助理教授。 2003年底起在大学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任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血管内皮激活的信号传导,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等方面研究,共在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目前承担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科技部“973”心血管基础研究子课题。任《中华病理生理学》编委。

      大学神经生物学系/神经科学研究所“长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医科大学并获博士学位。1988-1997年,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2005年在美国惠氏制药公司,任首席研究员从事神经疾病的新药研发。2005年回国,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科技部863、973以及教育部等多项基金的支持。长期以来从事离子通道的结构与神经生物学的功能研究和创新药物的研发。在 Neuron,Nature Neurosci,PNAS、Nature和JBC等上发表论文40余篇和专著三部。自2008年,担任“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的编委。

      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副院长,内科教研室主任,心脏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任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诊断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2008年获中国十大管理英才,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一等及市优秀教师、首都教育先锋标兵称号。

      第42届南丁格尔章获得者  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长,中华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战创伤委员会护理分会委员。王文珍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先后23次被评为优秀或嘉,荣立三等功,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2008年6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09年5月荣获南丁格尔章。

      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医学史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医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史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委员,中国自然辨证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史料》编委,《医学与哲学》特约编委,《中外医学哲学》特约编委。

      一次无偿献血中感染HIV,在承受身体和心理巨大痛苦下,勇敢作为艾滋病防治志愿者为艾滋病人关爱奔走,并成立了“爱之光”关爱小组, 2008年“贝利马丁”获得者,慕容枫将所得贝利马丁金捐献出来设立了一个“爱之光”基金,用以励那些为艾滋病奔走呼号的人;2008年9月,他与姚明、李希光等人,共同获得联合国艾滋病防治特殊贡献。、环球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对其进行专门报道。

      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北大光华卫生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大学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国恩教授曾执教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1995-1999);美国北卡大学(2000- 终身教职);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4-2005届;以及国际医药经济学会亚太联合会。刘国恩教授目前担任国务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荷兰莱顿大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与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曾经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国立大学、师范大学工作。现从事社会政策、医疗卫生政策、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顾昕担任国家医药卫生体制师范大学方案报告的主笔。现担任国务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评估专家,市医疗卫生体制政策咨询专家。

      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医学一部学部委员,医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医师协会外科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大学医学部医结合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医优生学、中医理论的现代阐释、历代名医思想与医案的系统梳理和中医养生思想研究。是国内系统开展研究中医优生研究的第一人,发表多篇论文,2005年发表在英国《药理科学前沿》的中医英文论文是国内至今影响力最高的中医论著。

      曲松县人,现任藏医院副院长、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藏医副主任医师,兼心脑血管专科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他12岁开始学习藏医,16岁师从著名国家级藏医专家加央伦珠,作为亲传继承和掌握了大量藏医药学术精华,同时又掌握丰富的现代医学及中医药知识。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擅长采用藏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毕业于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先后师从于我国著名的中医营养学家周俭教授及翁维健教授。主持并参与过多项科研,如“市流动人口中孕妇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研究”、“饮食运动对社区糖尿病的影响”等。曾先后发表文章数篇,如《 脾胃论对养生的贡献析探》、 《过节喝酒要适量》、 《 夏季吃“苦”莫过量》、 《 秋燥宜食保健粥》、 《高血压的夏季饮食》、 《 夏季防谢霆锋背后的故事湿》、 《 肾脏保健》等。

      毕业于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系,曾在中医药大学学报工作,担任英文编辑。2000年至2008年在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学习文化人类学,师从冯珠娣(Judith Farquhar)。先后获得人类学硕士及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今在大学社会学系做博士后,致力于当下民族医学的人类学思考。

      现任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大学医学部主任、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国际病理生理学会、国际心脏研究学会中国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