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医学新闻
  • 高卫平等《先进材料》发文提高蛋白质药代和药效新方法
  •   做梦梦见掉头发

      近年来,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蛋白质药物的研发,越来越多的蛋白质药物被FDA批准用于疾病的治疗。与小药物相比,蛋白质药物具有高性和高活性等优点。但是,大多数蛋白质药物在体内的循环半衰期短,需要频繁、大剂量静脉给药(经常每天一次),副作用大,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病人依从性差。一个重要实例是干扰素),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乙肝、丙肝及生殖器疣等)和癌症(黑色素瘤、淋巴癌、肾癌、毛细胞白血病等),但是它的循环半衰期较短(4-8小时),需要每天或一周三次大剂量给药,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差。

      用聚乙二醇(PEG)修饰蛋白质药物(PEGylation)或用人源白蛋白(HSA)融合蛋白质药物(Albufusion)是提高蛋白质药代的常用方法,但是具有明显的缺点,如:产物的生物活性大幅度降低;生产工艺复杂;产率低;成本高等。因此,如何提高蛋白质药代和药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生物医药问题。

      高卫平研究组创造性地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ELP与IFN-a融合,使用大肠杆菌、制备出IFN-ELP融合蛋白,产率高,成本低,并且较好地保持了IFN-a的生物活性(41%)。IFN-ELP的半衰期是IFN-a的28倍,在肿瘤中的浓度高达IFN-a的66倍。小鼠肿瘤模型上的药效测试表明,IFN-ELP几乎完全了肿瘤的生长,而IFN-a仅能轻微地肿瘤的生长(图2a,2c)。IFN-a对照组中小鼠的中值存活率仅为42天,但是IFN-ELP治疗组中小鼠的中值存活率明显延长至87天(图2b)。这些研究结果初步表明,ELPfusion有望替代PEGylation和Albufusion等现有方法成为提高蛋白质药代和药效的新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创新生物药物用于癌症、肝炎等重大疾病的治疗。

      高卫平研究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材料与纳米医学,研究重点之一是设计合成下一代蛋白质偶联物(protein conjugates)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21274043)和重点项目(21534006)的资助。

      3月17日,大学医学院沈晓骅课题组在《细胞 干细胞在线发表了题为《反义长链非编码RNA调控基因表达和多能干细胞分化》的研究论文,系统了长链非编码RNA顺式调控基因组上邻近基因的表达,以及它们在干细胞分化和发育中的作用。

      3月14日,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组在《自然 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 上以长文 (Article) 形式发表题为蚊子C型凝集素维持肠道内生菌群稳态 (Mosquito C-type lectins maintain gut microbiome homeostasis) 的学术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并报道了媒介昆虫肠道内生菌在肠道内的定植的机制,为媒介传染病的防控提供新的干预靶点。大学医学院研究员程功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博士后庞晓静为本文的第一作者。

      近日,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廖教授在“第二届中国医疗工业发展大会”上获得“中国医疗工业发展与创新大——最佳医学发明创造”,并获得“中国医疗工业发展与创新大——发明家”荣誉称号。

      在过去近20年里,病毒H5N1率将近60%,但人类尚未研发出有效的应对疫苗。近日,大学的研究人员系统分析了康复者体内抗体识别和机制,首次定义出四个特殊的薄弱位点,为研发有效疫苗提供了精准靶标。

      11月15日,大学医学院涛研究组在《基因与发育》(Genes & Development)发表了题为“NRMT1催化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的机制”(Molecular Basis for Histone N-terminal Methylation by NRMT1)的论文,首次报道了人源氨基末端甲基转移酶NRMT1与人着丝粒组蛋白CENP-A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并通过一系列生化实验,阐明了NRMT1识别组蛋白底物并进行氨基末端甲基化的机制。本工作进一步了组蛋白修饰调控的复杂度和精密性。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吴若溪为本文第一作者,涛为本文通讯作者。

      10月15日,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冬课题组在Cell(细胞)子刊Cell Reports(细胞-通讯)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Influx-Operated Ca2+ Entry via PKD2-L1/PKD1-L3 Channels Facilitates Sensory Responses to Polymodal Transient Stimuli”(PKD2-L1/PKD1-L3通道“钙离子内流操控型钙电流”提升多模态时变刺激下的感觉响应)的研究长文。论文首次报告了传感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响应时变型刺激的正-负自反馈协同工作模式,了生命体调控细胞传感及生理感觉的新机制,是离子通道钙信号及感觉信号领域的重要进展。生物医学工程系硕士生胡明峰、直博生以及技术员吴晋芝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冬博士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其工作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在人类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道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该以长文形式发表在6月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上。

      7月15日,大学医学院颜宁研究组在《自然》(Nature)在线发表题为《葡萄糖转运蛋白识别与转运底物的基础》(Molecular Basis of ligand recognition and transport by glucose transporters)的长文(Article),报道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3处于不同构象的3个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并通过与之前该组解析的GLUT1的结构比对,完整了葡萄糖转运蛋白底物识别与转运的机理,为基于结构的小设计提供了直接依据。生命科合中心博士后(医学院)邓东和一年级博士生(生命学院)孙鹏程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颜宁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这是颜宁研究组继7月10日在《科学》(Science)发表题为《分枝杆菌Insig同源蛋白晶体结构Insig蛋白感受固醇的机制》(Crystal structure of a mycobacterial Insig homolog provides insight into how these sensors monitor sterol levels)的研究论文之后又一篇在期刊发表的论文。

      6月25日上午,大学与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莱士高科技创新联合研究中心”。签约仪式在工字厅举行。全国政协委员、科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跃文,全国政协委员、董事丁明山,科瑞集团有限公司CEO吴旭,大学副校长姜胜耀出席签约仪式。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鲁白介绍了医学院人才引进和科研创新等情况。鲁白教授表示,生命科学院和医学院近年来展开的人事制度,极大推动了顶尖科学家的引进。学院近年来已取得一批国际瞩目的科研,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而高科技公共研究平台的搭建和学院鼓励原始创新和多学科交叉,包容争论的文化氛围,将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医学院干细胞、免疫、药学方向的部分青年教师代表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和对学术的体会。

      6月17日,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高卫平研究组在生物材料学国际期刊《生物材料》(Biomaterial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位点选择性原位生成的荧光高-抗体偶联物通过信号放大提高对抗原的检测灵敏度》(Site-selective in situ growth of fluorescent polymer–antibody conjugates with enhanced antigen detection by signal amplification)的学术论文。该研究创造性地通过化学生物学和高化学手段位点选择性地从单抗的四个链间双硫键上原位高效生长出荧光高,所制备的抗体-高偶联物不但较好地保留了抗体的活性,而且通过增加单个抗体所偶联的荧光的数量和降低荧光间的淬灭,提高了对抗原的检测灵敏度(图1)。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高卫平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医学院博士后张立彬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义翘神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单位为该研究提供了抗体和抗原以及细胞水平的测试。

      5月18日至19日,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主办的“2015大学免疫与炎症研讨会”在大学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和地区的世界著名免疫学家及重要免疫学研究机构负责人共17位专家学者做大会报告。其中包括耶鲁大学Richard A. Flavell博士、东京大学Tadatsugu Taniguchi博士等7位美国科学院院士。

      5月18日下午,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查尔斯·戴维·阿利斯教授(Charles David Allis)做客海外名师讲堂,以《超越双螺旋》为题,向500余位校内外听众详细阐述了表观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研究发现。阿利斯教授首先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切入,明确了表观遗传学概念。随后他从历史层面系统介绍了组蛋白修饰中的三类关键因子以及它们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阿利斯教授还提出了“癌症组蛋白”(onco-histone)的概念,以儿童脑瘤研究为例分析了疾病发生的原因。最后,阿利斯教授综合探讨了表观遗传学的各个分支,并以时代的一期封面《为什么DNA并不能决定你的命运》结束了。 报告结束后,阿利斯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真诚热烈的互动交流,并回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 阿利斯教授现为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染色质生物学及表观遗传学实验室主任,是在表观遗传领域里享有崇高声誉的科学家。1996年,他在Cell发表文章,首次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是一类重要共激活物。这一突破性的发现标志着表观遗传学的兴起。阿利斯教授曾获2003 Massry、2004 生物医学Wiley、 2014年日本、2015年生命科学突破等多项国际大。

      4月28日,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组在国际著名病原微生物学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PLoS Pathogens) 上发表题为“一种神经性补体因子阻抑黄病毒对蚊子的染”(A neuron-specific antiviral mechanism prevents lethal flaviviral infection of mosquitoes;Xiao, et al., 2015. PLoS Pathogens 11: e1004848) 的学术论文。该研究首次阐明了病媒昆虫对所携带的病原体耐受的机制,发现了一种昆虫神经系统的抗病毒因子,为未来抗蚊媒病毒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干预靶点。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医学院博士后肖小平为文章的第一作者。 在该研究中,大学医学院程功课题组利用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及生物学方法从埃及伊蚊中鉴定出一种神经的补体抗病毒因子。该因子可以识别登革病毒及乙型脑炎病毒,并有效控制病毒在蚊子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同时,研究证明该补体因子对于蚊子耐受病毒感染至关重要,该蛋白的存在可以阻抑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蚊虫媒介抗病毒机制研究能够极大的帮助我们了解蚊媒病毒和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该项研究为未来蚊媒病毒传染病的干预提供了新的靶点。

      4月25日大学医学院聘请来自医疗、企业管理、金融投资、移动互联网等行业的9位校友担任建设中的医学工程创新设计专业硕士学位项目(innovative Medical Engineering Design, iMED)首批创业咨询顾问。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世界首个液态金属‘软体动物’”,“‘液态金属机器人’‘终结者’正向我们招手”……前不久,大学医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研究小组获得的一项科研,由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披露又经报道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这一科学幻想色彩甚为浓厚的研究,界上首次发现了一种异常独特的现象和机制,即液态金属可在吞食少量物质后,以可变形的机器形态作长时间高速运动,实现了无需外部电力的自主运动,从而为研制实用化智能马达、血管机器人、流体泵送系统、柔性执行器等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这是该研究小组继首次发现电控可变形液态金属基本现象之后的又一突破性发现。

      4月14日拜耳公司与大学续签了战略研发合作协议。今后三年里双方将继续在共同创建的拜耳-大学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BTC)开展联合研发工作。“与全球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优秀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这是拜耳研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自身研发力量的有力补充,”拜耳医药保健执行委员会、全球药物研发部(D)负责人Andreas Busch博士谈到“拜耳将与大学延续之前的成功合作,这一决定凸显了拜耳对中国的承诺。”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表示:“与拜耳的合作使我们进一步拓展了药物研发领域的知识,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药物研发水平。”

      经典科幻电影《终结者》系列中出现的T-1000和T-X型号终结者,可根据随意变形,被子弹打穿后可自动修复。让人们领略到了液态金属机器人的魅力,虽然科幻与现实研究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大学和中科院理化所联合研究组界上首次发现,镓基液态合金吞食少量“食物”后,可以在各种形态和运行模式之间转换,并实现自驱动快速前进。这一发现为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人的研制开辟了新通道。

      近日,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刘静教授小组联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仿生型自驱动液态金属软体动物”(Self-Fueled Biomimetic Liquid Metal Mollusk, 2015)的论文,迅速被New Scientist、Nature研究亮点、Science新闻等数十个知名科学或专业网站专题报道,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反响和热议。

      大学医学院、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日前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国际上首次对中国人群非综合症型唇腭裂进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研究针对先天性唇腭裂展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除确认了四个曾报道过的关联区域外,还鉴定出一个新的关联位点与中国人的唇腭裂显著关联。相关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唇腭裂是一种口腔颌面部的先天性畸形,俗称“兔唇”,是由于胚胎时期间充质发育受阻而导致的一种出生缺陷。唇腭裂在我国的发生率极高,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了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影响,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近日,大学医学院、中国医院协会和医疗健康管理集团三方,在大学共同成立“健康中国领导力研究中心”,将面向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和中青年医师群体开展一系列尖端培训,以期整合高尖端健康医疗人才资源,引导整个健康产业发展。

      大学医学院涛研究团队在最新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组蛋白乙酰化阅读器——YEATS结构域,揭开了组蛋白乙酰化调控研究新篇章。相关研究已发表于《细胞》。

      为什么离开GSK?为什么又要回归学术界?为什么选择了?著名神经生物学家鲁白首次敞开。

      大学医学院祁海教授课题组了人体免疫细胞逐步增高抗体亲和力的新机制,阐明了重要免疫疾病相关ICOSL(诱发性共刺激)在此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改善抗病毒抗体疫苗,特别是研发更有针对性的“靶点”中和抗体疫苗开辟了潜在新方向。英国《自然》于时间16日凌晨两点在线发表了相关论文。

      9月17日,科学共同创始人John Abele、副总裁Randy Schiestl和公共关系与交流副总监朱琳来访大学。大学副校长姜胜耀在工字厅西厅会见来宾,并与其就当前国际形势下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交换了意见。

      近日,校长陈吉宁到医学院调研,与医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就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副校长姜胜耀一同调研。

      日前,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应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鲁白之邀做客医学院MED+系列报告会,做了题为“经管学院的之”的。

      6月20日上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雷朝滋一行专程来到大学医学院看望颜宁教授,并听取了她的工作汇报。

      很难想象眼前这群学生模样的人是传说中的“科学家”。 都是彩色T恤、卡其色中裤、架着眼镜的青涩面孔。团队里最“老”的博士后邓东33岁,站在大学生命科学院楼门口,带着摇头晃脑地听着歌,以至于上门采访的中国青年报记者毫不犹豫地从他面前径直走了过去。

      还记得科幻电影《终结者》中的那个身体似流水、被子弹打穿后瞬间痊愈的液态金属机器人T1000吗?尽管当前重现这样的机器人是天方夜谭,但用液态金属来修复神经组织,科学家已初步尝试成功。中国科学家近日,他们界上首次应用液态金属“缝合”了牛蛙断裂的坐骨神经,进而刷新了对人体神经连接与修复难题的认知。

      6月5日,英国《自然》以长文形式发表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的一项研究。该研究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其工作机制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在人类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道上迈出重要一步。

      我国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日前,世界权威学术《自然》,发表我国科学家颜宁研究组对人体“葡萄糖转运蛋白”晶体结构的解析,界上第一次了葡萄糖通过转运蛋白进入细胞的原理。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6-5 马海燕 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在人类攻克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探索道上迈出重要一步。该以长文形式发表在6月5日正式出版的英国《自然》上。

      6月5日,大学宣布: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了其工作机制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该研究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学成就。

      大学5日宣布,由该校医学院教授颜宁领衔的年轻科研团队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其工作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这不仅了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的精密输送,将人类对生命过程的认识推进了一大步,而且在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之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6月5日,英国《自然》揭开了这个源自生命内部的奥秘:由37岁的中国科学家、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率领的80后、90后年轻团队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和工作机理。

      昨天,大学医学院颜宁研究团队公布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解析葡萄糖转运蛋白晶体结构。团队还初步出其工作机制及致病机理,有望据此找到治疗糖尿病、甚至“饿死”癌细胞的良方。该已在昨天出版的《自然》发表。

      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三维晶体结构?听上去似乎有些晦涩,但如果能把它搞清楚,就能人工干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既可以对正常细胞增加葡萄糖供应,治疗大脑萎缩、癫痫等疾病,又可以阻断癌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定向“饿死癌细胞”。

      4月10日上午,由大学和美国大合举办的“大学-大学-科技大学-中文大学-大学五校联合医学学术研讨会”在大学医学院举行。会议为期2天,来自五校的33名学者,以及医学院、生命学院的60余名师生共同参加了会议。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尹力来大学医学院调研新闻网3月18日电3月17日上午,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尹力来到大学医学院调研。首先,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鲁白教授介绍了医学院在八年制医学生培养新模式、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Tenure track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并汇报了医学院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在国家医药......

      科学家破译“组蛋白密码”识别新机制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4-3-18 黄辛记者日前从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悉,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和结构生物学中心涛课题组利用上海光源生物大晶体学线站,从结构生物学角度解析组蛋白甲基化修饰识别新机制,进一步揭开了错综复杂的表观遗传调控的神秘面纱。相关近期分别在线发表于《自然》和......

      肿瘤磷酸酶底物性调控新机制探明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4-3-3 彭科峰日前,大学医学院常智杰教授课题组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秦樾研究员课题组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了肿瘤发生中磷酸酶底物性调控新机制。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细胞》上。此前,对于信号转导与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的调控,一直是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STAT......

      大学Nature发表免疫学研究新来源:生物通 2014-1-21 何嫱来自大学医学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因子Ascl2启动了滤泡辅助T细胞(follicular T-helper-cell,Tfh)发育。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1月19日的《自然》(Nature)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现任职大学医学院和M......

      艾滋病疫苗研发如攀“珠峰”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3-11-29 艾滋病疫苗的人体研发试验相继失败,疫苗打中艾滋病病毒的“手臂”、“腿部”,却打不中“心脏”。然而,目前的研发进展十分鼓舞“士气”,我们走近并且看清楚了上山的,一定能......

      大学PNAS发表基因组编辑新技术来源:生物通 2013-11-6 何嫱来自大学医学院、哈佛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优化的Cas9/sgRNA系统,其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果蝇进行基因编辑,相关论文发表在11月4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大学医学院的倪建泉(Jian-Quan Ni)博士、许江(Jiang Xu,音译)以......

      我科学家找到人类产生抗体的“发动机”为医学界研制疫苗提供新思来源:科技日报 2013-5-8 林莉君大学医学院祁海教授课题组首次了诱发性共刺激(ICOS)的免疫新功能直接控制免疫细胞T细胞在体内迁移运动,为理解免疫器官产生抗体提供了新线索,从而给性疫苗的研制指出了新方向。相关论文刊登在......

      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洪波课题组微创脑机接口临床研究取得进展新闻网5月6日电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洪波副教授课题组在微创脑机接口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方面的研究论文近日分别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神经影像》(NeuroImage)和《神经外科》 (Journal of Neurosurgery),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大脑皮层表面神经信号的微创脑机......

      我艾滋病感染粘膜疫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来源:科技日报 2013-5-1 吴红月记者近日获悉,大学医学院琦教授主持的艾滋病疫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日前,琦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病毒学》上发表了题为《粘膜免疫复制型载体艾滋病疫苗可有效控制猴艾滋病毒致病》的研究论文,界上首次报道了联合使用复制性痘苗病毒载体和粘膜途径初次免疫的创新型艾滋病疫......

      校长陈吉宁到医学院调研新闻网4月12日电(记者周襄楠)4月10日,校长陈吉宁一行来到医学院,就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医学药学实验班建设、教学情况、青年教师成长等问题与教师代表进行了交流。图为陈吉宁校长与医学院教师代表交流。记者智斐摄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首先就医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情况进行了汇报。医学院目前下设3个系1个中心&mda......

      奔跑中的爱丽丝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3-3-8 张晶晶去芜存真,这个女孩儿其实就是一个自在的精灵,在科学的世界里一狂奔,坚强而又勇敢,战胜挫折与困难,如童话中的爱丽丝一样扎进了美丽的细胞世界。她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赢得我们的尊敬:是的,这份尊重无关于性别,有关于、、价值与时间。她们需要压缩自己在梳妆台前、厨房里、摇篮边的时间,去观察......

      本报记者专访新晋诺贝尔化学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科学家的目标是做好的科学来源: 2013-1-14 赵永新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obilka),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与细胞生理与医学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因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方面的研究成就,与他的博士后导师罗伯特莱......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焦红调研医学院新闻网1月10日电1月7日下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焦红一行8人到大学医学院调研,并与医学院、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奥生物有限公司相关教师进行座谈。大学副校长邱勇陪同调研座谈。图为焦红在座谈会上了解相关情况。记者智 斐摄座谈会上,大学医学院教授、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

      颜宁:享受科学之美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3-1-4 张春铭“界科学发展史上留下中国人的印记。”在日前举行的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典礼上,颜宁这样鼓励慕名而来的中学生们。粉色的花边衬衣配上咖啡色的收腰外套,第一眼看过去,混在学生中的她,还真不容易被人认出来。“清纯的女生嘛!......

      35岁博导获“青年女科学家”既严格要求学生,还会“调皮”地告示条来源:晚报 2012-12-12 蔡文清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昨天在京揭晓,获的10位青年女科学家中有4位来自,她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旭村、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大学生......

      最年轻教授最新Cell Res文章来源:生物通 2012-11-272007年不满30岁的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颜宁,受聘大学医学院教授,成为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回国的几年间,颜宁教授研究组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近期她与另外一位学者发表了题为“The conformational shifts of the voltage ......

      大学成立基础医学系和药学系来源:日报 2012-11-14 邓晖为推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医学学科,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药学系日前在京成立。据介绍,新成立的基础医学系已获得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将按照医学的发展趋势,布局安排膜蛋白与重大疾病、表观遗传与癌症、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神经科学与疾病、免疫与传染病五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研究不应以论文为导向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11-10 马海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沈岩今日表示,医学科学研究绝对不应以论文为导向,而应当以认识人类自身、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为出发点。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药学系成立大会今日举行。沈岩在会上表示,现在国家自然基金会每年接到8万多申请量,医学生命科学申请量占40%。资金资助......

      大学成立基础医学系和药学系来源:新华网 2012-11-10 李江涛 郝海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药学系10日成立,新成立的科系将有利于推动大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据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介绍,基础医学系已获得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该系将按照医学的发展趋势,布局安排膜蛋白与重大疾病、表观遗传与癌症、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神......

      11月10日上午,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药学系成立大会在大学主楼隆重举行。琦出任基础医学系主任,出任药学系主任。

      斯坦福大学教授、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布赖恩·科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因在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方面的卓越成就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

      经管学院与医学院研讨“管理与医药融合”新闻网6月28日电6月26日,“管理学走出商学院:管理与医药融合”研讨会在经管学院举行。研讨会集中讨论了管理与医药教育的融合。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教授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图为钱颖一致辞。钱颖一表示,经管学院举办&ldqu......

      施一公教授学子在喜欢的领域做到最好,机会自然“从天而降”莫让名利影响自己的选择来源:文汇报 2012-05-24 姜澎 庄逸秀大屏幕上展示着一幅略显抽象的山水画,“大家猜猜,画这幅画的工具是什么?”来到复旦大学星空讲坛为大学生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

      我科学家成功解析特殊蛋白结构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2-05-24 邱锐近日,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的研究组成功解析出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细菌同源蛋白NavRh的晶体结构,并对其功能性质和工作机理进行了研究。这是科研人员第一次解析出处于灭活构象的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也是第一次发现钠离子通道中的离子结合位点。该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据介......

      高卫平受聘生物医学工程系特别研究员新闻网5月23日电高卫平,1975年2月生,2011年受聘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图为高卫平。他1997年本科毕业于青岛化工学院橡胶工程专业,2000年硕士毕业于青岛化工学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2004年博士毕业于大学高科学与工程系,获高化学与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

      众诺得主和海外院士聚集结构生物学国际大会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05-20 马海燕第二届核酸与蛋白质化学及结构生物学国际大会今日在大学举行。包括诺贝尔得主和美国国家科学院、欧洲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英国皇家院士在内的20多名世界顶尖生命科学专家同时与会,一时“星光熠熠”。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获得者、哈佛大......

      中学生“圆梦”国内大学实验室来源:日报 2012-05-02 吕晓能够进入国家高校的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不出校门就能接受大学教授的专业市第166中学“生命科学实验班”同学们曾经的梦想终于“好梦成真”。日前,学校与大学举办签约仪式......

      “2012杨森公共健康日”正式启动 联手抗击结核病来源:新华网 2012-04-27 王韦舒娜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与大学医学院携手发起的“2012-杨森公共健康日”活动于4月26日正式启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消除结核病,我们在行动”,这也是继2011年&l......

      首届-联合医学学术研讨会举行新闻网4月24日电4月20-21日,由大学和美国大合举办的-医学学术研讨会在大学医学院李文达报告厅举行。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大学医学院院长Arthur Levine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上,来自大学和大学的18位资深教授为师生作了生物医学各领域最前沿的报告......

      拜耳医药保健与大学拓展创新药物研发合作来源:中国网 2012-03-28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与大学本周签署了新的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今后三年内开展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合作。拜耳医药保健执行委员会、全球药物研发总裁Andreas Busch教授表示,这个决定将延续我们之前的成功合作,同时也强化了拜耳将中国作为公司创新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承......

      大学教授进中学开选修课来源:日报 2012-03-26 贾晓燕上周末,166中学与大学签约。今后,大学的教授将在166中学开设选修课,166中学学生则有机会走进大学实验室开展研究。去年,166中学开设首届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这是市教委批准的15个高中特色实验班中唯一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班。为......

      施一公:居安思危 实现强国梦想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2-03-19●我们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其实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学生走入社会,眼睛在看,耳朵在听,他们切身感受到的社会现象,如果与他们在大学里受到的教育大相径庭,学生就很难有坚定的走下去。●我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我们要扬其精华,去其糟粕。所有文化里都有糟粕,以前曾经辉煌的文化,......

      大学医学院成立十周年发展座谈会举行新闻网12月29日电(记者邵 默通讯员李 伟) 12月27日,大学医学院成立10周年发展座谈会在主楼接待厅举行。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吉宁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图为座谈会现场。记者郭海军摄会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介绍了医学院的发展近况。他从大学生命科学的历史沿革谈起,回顾了医学院成立10年来的创业历程、......

      大学医学院人事聘任制度启动新闻网12月6日电12月2日上午,大学医学院人事聘任制度启动会在医学科学楼报告厅举行。常务副校长、医学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陈吉宁,副校长邱勇,人事处处长姜胜耀出席启动会。医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陈吉宁在讲话中强调,医学院人事聘任制度工作是适应我校人才强校战略、创新学科发展模式,推进医学院全面事业发展......

      高上凯教授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新闻网12月5日电12月1日,2011年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AIMBE FELLOW)增选结果揭晓,大学医学院高上凯教授因其在脑机接口领域的突出贡献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今年全球107位来自医学与生物工程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杰出人士当选,高上凯教授是今年唯一入选的来自中国的学者。&......

      “撞南墙”的勇气和“辟蹊径”的智慧中国艾滋病研究的沧桑正道来源:科学时报 2011-12-02 王璐四年前,琦以“973”计划艾滋病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的身份来到大学,接下了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和艾滋病病毒研究所所长的职务。自此,他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清......

      有规划 有耐心 有 终有群星灿烂记大学生命学院、医学院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工作●新闻中心记者 刘蔚如“得人才者得天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谈起人才工作的时候,明打开的话匣子显得滔滔不绝,就像一位指挥若定的将军。这位在20多年前受命复建大学生物系,后历任生物系......

      第4届医疗仪器创新设计大赛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妈妈乐”尿湿提醒器夺冠新闻网10月27日电(学生通讯员张文东)10月22日下午,“博奥生物杯”大学第4届医疗仪器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以下简称“医设”)在大学旧经管报告厅举行。医学院生医8班周正韡、李昂、王祎和工业工......

      大学医学院学生在大学接受科研训练来源: 生物通 2011-05-065月3日,美国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chool of Medicine)和中国的大学医学院签订了一个全新类型的合作教育与科研协议,从而让中国的医学生和研究生在大学接受生物医学研究的训练。该协议是由这两所大学的官员于4......

      大学大学医学院战略合作意向订新闻网4月23日电4月21日在大学,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与大学医学院签署了大学大学医学院战略合作意向书,根据意向书,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与大学医学院将在医学教育、科研项目、医院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长李心平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与大学签署捐建协议,将捐赠1000万美元与共同建设麦戈文人脑研究院。

      “杨森公共健康日”正式启动同时成立“大学(医学院)比利时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传染病联合研究中心”新闻网4月21日电由大学与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携手发起的“杨森公共健康日”行动,于 4月19日正式启动。同时,大学......

      医学院成立生物医学影像讲席教授团新闻网3月30日电 3月26日,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影像中心) 邀请该领域六位国际知名教授组成的“生物医学影像讲席教授团”在医学院宣布成立,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岑章志为讲席教授团颁发了聘书。图为岑章志(右一)为生物医学影像讲席教授团颁发聘书。据介......

      大学自2008年决定组建干细胞研究中心以来,已经从英美著名学府引进了5名优秀的干细胞青年科学家,目前学科领域涵盖了生殖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5个干细胞研究方向。

      “心想事成”的精彩展示承办首届中国脑-机接口比赛举行【新闻中心讯】11月26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大学承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2010年“首届中国脑-机接口比赛”(China BCI 2010)在开幕。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ce,BCI)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的一种直接的交......

      教育部、卫生部决定分批共建高等学校医学院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0-11-2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意见》,深入推进高等医学教育和国家医药卫生体制,近日,教育部与卫生部联合印发文件共建大学等10所高校医学院(部、中心)。高等教......

      脑机接口,“心灵”时代来源:科技日报 2010-10-22当冷天你感到口渴,眼前立刻出现一杯热饮,当你从室外回来想要上网,电脑立刻自动启动,当你想呼吸窗外的新鲜空气,窗子立刻打开……这一切不用你命令,不用你操控,只要你想,就能实现。这是不是很像科幻?但这可能就是未来真正的智能时代。我们的心灵被,在瞬间被兑现。但目前,似乎没有人能够......

      攻坚结构生物学难题 学生在《自然》发表学术论文●新闻中心记者 周襄楠 吕露英在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的带领下,以党尚宇、孙林峰、黄永鉴三位学生为主力的课题组,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界上首次解析了膜蛋白——大肠杆菌岩藻糖(L-fucose)转运蛋白(FucP)的结构,并结合生化手段初步了其工作机理。学术期刊《自然》在10月7日刊发了他们的学......

      本文由海南柴油发电机组 www.hnjqc.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