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 人工关节置换要重视患者的术后感受与功能康复
  •   女人面部痣相图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地开展和普及,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的髋、膝关节置换达到近40万例,我国关节外科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关节病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和提高。由于我国关节置换外科开展较晚,各级医院和从事关节外科置换的医生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部分患者的临床结果不如预期。且近些年来人工关节置换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设计不断涌现,这对关节外科医生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只有不断学习、了解该领域发展的动态,方能更好地完成日常临床工作的需要,使患者通过人工关节置换获得更好的疗效。

      近些年来初次全髋关节主要热议的话题是有关手术入、短柄假体以及微创技术。直接前侧入(DAA)和Super-Path入是近年来讨论比较多的话题,其主要采用前方肌间隙入,理论上不损伤任何肌肉组织完成全髋关节置换。其主要优点是手术微创;避免后入带来的脱位风险;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加速康复。

      文献报道DAA全髋置换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疼痛、实现加速康复。有学者对17个研究,2302例患者资料分析进行了DAA入和传统后入的比较,结果显示在术后疼痛和加速康复上DAA入优于传统后侧入,而在住院时间和脱位发生率上无显示前者优于后者。

      DAA技术有一定的学习曲线,早期会出现假体不良和术中出现骨折风险尤其是在股骨侧。在膝关节初次置换手术技术的精准化为学者所关注,因此新型技术和机器人手术被引入临床以提高操作的精准化,从而改善临床结果。Desseaux等研究显示新型系统可以使95%的TKA患者在冠状面获得正确的力线和假体。Moon等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的全膝关节置换无论是在矢状面和冠状面均能显示精确对线及假体安放。尤其是在股骨旋转定位较常规方法更为准确。在继续关注髋膝关节置换的新型假体设计、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新方法和新技术临床应用,近年来关节外科界已经关注到如何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能,使患者最大获利,因此关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加速康复(ERAS)的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

      全国已经发布髋膝关节置换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系列专家共识,涉及疼痛管理、血液管理、睡眠管理等多学科领域。其目的是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疼痛、减少输血或避免输血、预防血栓等,获得好的关节功能。

      虽然初次髋膝关节置换已经取得很大成功,但每年仍有部分患者因种种原因需要做翻修手术。导致初次髋膝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松动、聚乙烯磨损导致的骨溶解、感染、关节不稳、假体周围骨折等。无论是髋关节翻修还是膝关节翻修,最困难的还是严重缺损的处理。

      在髋关节翻修中股骨侧假体选择以非骨水泥假体为主,对PaproskytypeI和II缺损如果远端固定100px及髓腔直径19mm者,可选用广泛涂层假体,而锥形柄的临床结果优于圆柱状柄。当股骨髓腔远近端缺损不一,如PaproskytypeIIIA和IIIB缺损,组配假体常好的选择,它能够满足远近端很好地固定和调整肢体长度,而且能够获得远期骨整合并提高假体的长期率,降低远期失败率。尽管组配柄也能用于PaproskytypeIV缺损的重建,但异体骨植骨加上骨水泥柄或非骨水泥柄即(APCs)技术仍然是选择之一。

      髋臼侧的重建仍然以非骨水泥重建为主,但近些年来由于材料学的进步,多孔材料表面处理的髋臼假体(被称之为第二代涂层技术)给髋臼侧翻修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如Biomet, DePuy, Stryker和Zimmer等对包容性缺损和少量的边缘结构性缺损如PaproskytypeI和II缺损都能有很好的重建效果。对严重的髋臼缺损如PaproskyIIIA和IIIB型缺损,常常会使用Augment+多孔髋臼杯、Cage、Cup-Cage等方法重建。对一些极端病例,Paprosky分型仍不能包括其内的严重骨缺损3D打印技术和个体定制假体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髋臼假体的重建。

      但这种个体化制造的假体是否能够完全匹配并充填真正的骨缺损区域,则受较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术中见到的和清创后的实际骨缺损状况与术前评估的缺损有较大的差别,且价格昂贵,但仍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膝关节翻修的挑战来自对有软组织和骨缺损的翻修关节如何获得稳定和良好的功能?对膝关节翻修中骨缺损的处理无论是股骨侧和(或)胫骨侧其主要方法是包容性缺损采用金属cone,而非包容性缺损可采用金属垫块充填缺损,而对韧带失衡难以重建者则宜选择半性假体或全性假体,如果采用全性假体,旋转铰链式膝假体(PHK)应是不错的选择。翻修假体的固定通常有三种模式即非骨水泥固定、混合固定(假体用骨水泥,柄用非骨水泥固定)和骨水泥固定。

      Whiteside采用非骨水泥固定方式行110例膝关节翻修,随访5~10年,其假体率达98%。Gofton等报道91例混合固定的膝翻修患者平均随访8.6年,假体率达95%。但混合固定需要宿主骨有足够的骨量。近些年来,多孔材料表面处理的新型假体和骨缺损的金属充填快的应用使得膝关节翻修假体的固定模式同样发生了改变。MBT是袖套与骨界面非骨水泥固定,假体和袖套采用锥度锁定的固定机制。而TMcone则是cone与骨界面非骨水泥固定,假体与cone之间采用骨水泥固定。两者在临床上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有学者回顾比较了TMcone与大块异体骨植骨重建骨缺损的研究,结果显示TMcone的远期假体率及感染发生率远低于后者。Derome结果显示TMcone充填干骺端缺损,可获得长期生物固定,其效果稳定、可靠且并发症发生率低。Bugler报告采用干骺短袖套重建AORI分型I~III型缺损,短期随访获得满意疗效。其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无论是影像学和功能结果都很满意。膝关节翻修要面临的另外一个难题就是软组织失能,特别是韧带失能,假体的性设计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大部分问题。性假体包括部分性假体(髁假体CCK)和全性假体(铰链膝或旋转铰链膝RHK)。Kim报道了97例(114膝)10年CCK随访结果,其假体存留率高达96%。Jones报告65例RHK翻修病例,其中期随访结果优良,但他强调RHK的指征是韧带安全失能伴有大量骨缺损的病例。

      目前,人工关节置换外科在我国仍处于理论知识、手术技术的学习提高阶段。但学界已经开始关注围手术期的处理,也更加重视关节置换后的康复问题。人工关节置换,要想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师不仅要重视手术结果,更要重视患者的术后感受、重视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问题。